学校概况
您的位置: 首页 >信息之窗>各系动态>经典产融系>详细内容

重阳承古意 敬老传温情

来源: 作者:24染整5年裘妍妍 审核:张颖超 终审:鲁瑾芳 发布时间:2025-11-04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  “佳节又重阳”,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孝亲行为,将传统美德转化为关心长辈、帮助老年人的实际行动,提升文化传承能力与社会责任感,24染整5年班组织开展了《爱在重阳,情满敬老》主题班会活动。

班会伊始,主持人结合历史脉络,带领同学们一起解读重阳节的起源与发展。重阳节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,历经两千多年的演变,逐渐成为承载敬老美德的重要节日。最早,重阳节源于古人对天象的崇拜,农历九月初九,日月并阳,两九相重,故日重阳,古人认为这一天是吉祥的日子,会举行祭祀活动祈福消灾。1989年,我国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,赋予重阳节尊老、敬老、爱老、助老的新时代内涵,让这个古老节日成为传承敬老美德的重要载体。从古代的祈福消灾到现代的敬老爱老,重阳节的习俗虽变,但感恩、敬老的核心价值始终未变,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符号。

526b324ffd5f438ba52a6f53e31ba3d9.png

接下来,同学们共同体悟重阳节的文化内涵。通过图文材料,同学们认识到,这个节日蕴含着敬老爱老的伦理美德,传递着健康长寿的美好期盼,还承载着团圆和睦的家庭理念,彰显着感恩回报的价值追求。而敬老孝亲的核心是感恩,这种感恩之心不仅是对长辈的回报,更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。随后主持人为大家呈现了一些当代敬老孝亲的典型案例,让学生感受到美德在当下的传承。

在讨论环节,同学们议论纷纷,有一位同学说:“每个人都会老去,爷爷奶奶的今天,就是爸爸妈妈的明天,也是我们的将来。尊重老人其实就是尊重我们自己”,还有的同学表示“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,养老、敬老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美德,我想更是一种社会责任、义务”。

此次重阳节主题班会活动,不仅让同学们对传统节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,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大家的感恩之心与责任意识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要将重阳精神融入日常,温暖问候,用心陪伴,在生活中积极传播敬老文化,自觉践行感恩尽孝,将传统美德转化为孝亲敬老的实际行动!